許多老年人特別為睡眠障礙所困擾。有的老人一晚上醒五六次,也有的老人半夜兩三點就醒了,再也睡不著了,但大部分老人并不在意。認為年齡越大,睡眠越少,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。事實上,老年人的睡眠障礙可能隱藏著器質性疾病或心理問題。因此,老年人出現睡眠障礙時,應及時查找病因,進行針對性治療。
老年人睡眠障礙的原因有哪些?
1.生物鐘的變化
隨著年齡的增長,人體的內分泌也會變慢,導致老年人生長激素和褪黑激素的分泌減少,促使老年人的睡眠方式發生變化。嗜睡發生在六點或七點鐘,凌晨三點或四點鐘醒來,導致睡眠障礙和紊亂。
2.身體消耗更少的能量
老年人大多處于退休階段,不需要做任何體力勞動,所以身體消耗的能量較少,也很難感到疲勞,所以很難感到困倦,尤其是有習慣的老年人午睡。容易入睡或做很多夢。
3.疾病或藥物引起的副作用
老年人的各個器官和組織都會發生退行性變化,因此更容易患上各種疾病,如心腦血管疾病、頭痛、關節炎等,從而使老年人因身體不適而出現睡眠障礙。人們需要長期服用某些藥物,如糖皮質激素、甲狀腺激素等,這些藥物會影響睡眠質量。
4.夜尿增多
一些老年人也有前列腺問題或泌尿系統功能下降,容易出現夜尿增多。多次小便后,當老人再次回到床上時,將難以入睡。這時候就要積極治療了。
5.其他因素
臥室周圍環境太吵,或者房間太亮,都會影響老人的睡眠質量。另外,過度的擔心,比如想念孩子,以及幫助孩子帶孩子的壓力,都會導致老人出現抑郁癥。